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宁县农业科技园区考察团赴省内四市州考察学习的启示
8月18—23日,宁县科技局局长郑金锋带领科技部门的业务人员和入园重点企业负责人共8人,组成农业科技园区考察团前往我省白银、临夏、甘南和天水四市州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团先后参观了白银邦农农贸市场、甘肃邦农现代农贸物流园、白银区现代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园区管委会办公室,甘肃临夏丰源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智能化自动化日光温室基地、临夏市清河源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燎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甘南白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
一、成功经验
此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一路上,大家边听、边看、边议,感触很深,普遍感到白银、临夏、甘南、天水四市州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模大、势头猛,所到的四个市州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如白银的现代农业、临夏的清真食品、甘南的畜牧藏药、天水的创新创业。这些地方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领头雁,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在发展中注重高新技术、规模市场、机制创新和现代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白银、临夏、甘南和天水四市州农业科技园区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
(一)思路是加快发展的首要前提。为了打造农业科技园区,白银、临夏、甘南和天水四市州都把园区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升全市农业科技水平、加速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他们思路超前,规划超前,高点起步,瞄准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与航天高科技结合,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实施产业化、工业化生产,效果明显,成绩显著。因此,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尤其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必须把上级精神、外地经验和我县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优化和完善发展思路,使之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又能充分体现宁县农业高新科技的特色。
(二)机制是加快发展的保障。白银、临夏、甘南和天水四市州在建设园区工作中,他们打破了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在建设、投资、管理、技术支撑等多方面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建立起“政府导向、法人投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新型体制,由政府做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派出管理人员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入园投资建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还在扶持园区建设上还采取财政拨款、收益返还的办法,不仅有效解决了资金问题,而且充分调动了入园企业的积极性。这方面,我县也有过探索,但深度、广度、力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集中到一点,就是要靠机制创新来破解发展难题,在不断增活力、添动力中实现持续发展。
(三)环境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白银、临夏、甘南和天水四市州都非常重视园区发展环境建设,坚持硬件与软件两手抓,不惜投入巨资规划建设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比别人更加优惠的政策,以算大账、舍小利、做大赢家为基本出发点,用实际行动全力打造“重商”、“崇商”的发展环境。大家认为,我县非常重视环境建设,全县整体环境显著改善,相比之下,农业的发展环境、招商环境建设略显不足,亟须加强。
(四)资源整合,项目支撑是园区顺利建设的保证。白银、临夏、甘南和天水四市州在建设园区时依靠企业进园规模经营,整合人才、企业、产业,形成农业集中区,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时具有明显优势,实施项目带动,包装项目,积极争取,并捆绑使用相关项目资金,重点发展园区建设,很好地缓解了企业发展、园区壮大的资金问题。大家认为,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在农业项目争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改变原来“项目争取不少,资金投入很多,建设规模不大”的现状,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投资。
二、启迪思考
学习考察团参观完白银、临夏、甘南和天水四市州农业科技园区大家深深感到,我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经讨论后,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科学合理确定农业示范园的功能定位。我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于2015年获批,我们所建的示范园区无论是从规模上、档次上还是技术含量上、管理经营模式上都应当具有全国最前沿的农业发展理念,省内最高水平的高新技术研发,省内外最先进的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以及强大的科技推广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力争使园区成为全省无毒矮化密植苹果栽培技术研发、示范基地,种苗繁殖基地,种羊繁育基地、养殖示范基地、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施用技术推广基地,东部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
(二)坚持高标准地对农业示范园进行规划设计。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布局合理、分区鲜明,是所有参观人员对白银、临夏、甘南和天水四市州农业科技园区的第一感觉。我县农业示范园一定要按照规模超大、起点超前、标准超高的要求来规划建设,建议园区总体规划设计为“一线三园五基地”, 由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组成,总规划面积35万亩。一线:以202省道沿线新庄、太昌、和盛、焦村、新宁5个乡镇为发展主线,主要涉及苹果产业、畜牧养殖、沼气综合利用等。三园:以宁县海升现代苹果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依托,配套种羊养殖、有机肥试验示范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形成园区核心区。五基地:即垣泰农业科技公司组培育苗示范基地、新宁镇巩范村苹果幼园示范基地、北国春现代苹果矮化密植及沼气利用示范基地、新庄镇东片苹果产业示范基地、兴旺牧业早胜牛养殖及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主要示范畜-沼-果产业循环模式,苹果示范面积4万亩,形成园区示范区。202省道沿线新庄、太昌、和盛、焦村、新宁5个乡镇为发展主线,向其他乡镇延伸辐射,辐射带动苹果30万亩,形成园区辐射区。同时不断加强养殖、沼气肥源、苹果产业循环链条建设,以“核心区”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示范区”建设,扩大“辐射区”范围,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实现“畜-沼-果(苹果)”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园区内基础设施要高点起步,在实现“九通一平”的基础上,基础设施要新颖大方,有特色、有创意,切忌平铺直叙,低标准、低层次建设。同时在核心区之一宁县海升现代苹果产业科技示范园所在地筹建园区综合办公楼,为园区管理、农民培训、参观接待等提供场所保证。园区布局要合理,门类齐全,把种植、养殖,产品展示、观光餐饮等有机结合起来。
(三)积极探索示范园区的运营模式。要充分借鉴白银、临夏、甘南和天水四市州农业示范园的建设理念与运营模式,参照长庆桥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和盛工业园区管理与运营模式,及时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由园区管委会全权负责规划、建设、招商、管理及服务等工作。在用地上根据规划和建设需要,由政府出面,将所需土地整体一次性租用,统一布局、搞好基础建设。根据企业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转租给企业,由企业自主建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运营模式上,要充分发挥优势内引外联,园区内涉农企业较多的优势,大力探索“园区+企业”“园区+企业+专家”以及“企业+专家”“专家+种养大户”等多种模式,力争实现运作模式的多元化、 市场化,要广泛动员企业把资金投向园区、专家把争取到的项目和教学基地放在园区、种养大户把生产基地设在园区。在招商引资上,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瞄准那些资金雄厚、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避免引进那些靠银行贷取一点、政府扶持一点、项目支持一点建几个棚或一个基地,而没有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可面向全国、全省招商,引进产品规格高、科技含量高、可推广性强、辐射带动明显的企业,避免那些产品很普遍、科技含量低或无法推广的企业进入园区,影响整个园区的科技水平和长远发展。
(四)下气力整合园区建设的各种资源。要始终把农业项目建设、高新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企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既步调统一,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实施办法,可以将一些国家在农业方面的项目向入园企业倾靠,与园内企业发展有机对接,通过项目资金的支持和企业自己投资,把园内企业打造成既能满足农业项目建设要求,又能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元化发展的高新农业集合体。积极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同时,着眼于全省甚至全国著名的农业科技专家或最新农业技术成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聘请一些农业名人作为园区的技术顾问,引进领先的农业科技成果或名优特品种,利用名人效应、名牌效应,提升农业示范园的规格档次,树立农业示范园的品牌形象,全方位展示宁县农业高新科技实力。
(宁县科技局 李俊)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