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庆阳市科技局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动态>庆阳科技>详细内容

庆阳科技

立足基层 服务“三农” 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庆阳市科技局 作者:郭亚栋 发布时间:2022-03-18 09:05:47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全市科技部门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坚持把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作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工作措施,使农村科技人才真正成了农村科技创新的“领头雁”、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1、基本情况

科技特派员是指围绕解决“三农”问题,按照市场需求、农民需要和程序选派,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2021年全市共选派546名,其中在职人员403名,高级职称66名,服务行政村组和企业499个,全年实施科技项目31个,推广新技术88项,培训群众3.4万人(次),帮助服务对象增收600万元以上。

“三区”科技人才是指在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实施的人才支持计划。2021年,全市共选派92人,其中高级职称54人、中级职称38人。服务88个乡镇村组和企业协会,当年为受援地引进资金427.3万元,推广新技术49项,培养基层技术骨干668人,帮助受援助对象增收800万元以上。

、主要做法

一是政策支持,建立激励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深入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文件11个。对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的选派对象、对接方式、服务重点、项目支持、激励措施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建立了科技特派员“保留编制、保留职务、保留职称”和“优先评聘、优先评奖、优先支持”的“三保三优”机制,给予他们项目支持、合理取酬的优惠政策,同时规定科技特派员每人每月享受300元的补助经费,“三区”科技人才每人每年享受2万元补助经费,这些措施有效调动了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2019年以来,市科技局宁县科技局被评为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6名科技特派员被评为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华池县谯显明受到了国家科技部通报表扬。

二是规范程序,提升服务能力。坚持“好中选优、双向选择”的原则,建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科技人才队伍。在选派程序上,按照“先对接、再选派”的办法,确保真正“能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人才入选。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与群众结成利益共同体,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对面作服务,手把手教技术,积极培育科技富民产业,打造科技示范村,培养“科技明白人”近年来,央视2套《经济半小时》栏目和《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了我市科技特派员推广技术、指导服务、发展养殖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事迹。

科技支撑,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为科技创新人才搭建创新平台,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市、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认定国家级星创天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个,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7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9个、星创天地15个。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项目平台资金支持2311万元,省市农业科技人才项目22个,支持经费430万元,有效弥补了科技人才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

、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全市农村科技人才主要对象是农村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近年来,每年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在600人左右,每万农业人口占有不足5人,在现有的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中,高级以上职称的120人,只占20%,年龄在45岁以上的432人,占72%,高级人才、优秀人才、特殊人才严重不足,年富力强、善于创新钻研的年轻人占比太低。农村科技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现有科技人才占农业人口的比例太低,农村科技人才梯次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不高,加上部分科技人员从事基层农业工作的热情不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农村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村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由于现有的人才资源、设备设施受行政区划、行业领域制约,科研活动相对封闭、分散和重复,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不及时,从而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加之基层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的研发环境、工作环境普遍较差,县区选派的科技特派员每年只有3600元的补助经费,去年还有4个县没有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管理机制不活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一项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公共制度,受人才资源、管理制度和科技人员的技术能力等因素的制约科技部门管理约束手段有限,也无法保证他们在资金补助、兼职取酬、利益分红、入股合作方面的制度落实,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政策环境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创新导向和评价体系尚未有效建立,一些科技人才的职称评定、职级晋升、评优选模无法从服务基层、支持“三农”工作中得到保障,也造成基层科技人才创业意愿和创业激情不高,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意见建议

一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树立拥有人才就是拥有资本,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构建有利于农村科技人才培养、成长的文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可以探索建立适合产业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社,把科技创新合作社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系起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知识讲座、技术培训、合作交流,实现基层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多样性、科技创新的科学化和新型技术的实用化。

二是坚持优化人才环境。要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严格落实包括科技特派员补助资金在内的各项政策规定,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区)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支持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型企业,依法取得合理收入。科技特派员服务科技型企业或在所服务企业中担任职务,可以从企业中获得有偿服务报酬或股权、期权分红。科技特派员在农村或城市社区开展公益性技术服务,可以取得有偿服务报酬等。同时对有突出贡献创造出比较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行重奖,逐步探索“优才优薪、高才高薪、特才特薪”的薪资办法。要加大政府公共科技投入,进一步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原则,把农村科技人员能力提升列入行政学院、职业学校的培训范围,不断提升农村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服务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能力,按照“着眼需求、服务基层”的思路,可成立农村科普“讲师团”,辅导培训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实现农村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要严格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现金奖励制度,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科研经费管理使用、项目路线调整、项目人员更换等自主权。对选派期间工作成绩突出的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表彰奖励“十佳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切实形成全社会支持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服务基层一线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动力。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和优化组合,做到知人善任、人岗相适、用当其时,真正实现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共享。